第一章·出發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章·出發
10 月底的清晨,黎灣起了個大早,走出船艙,才發現室外還在飄著小雨。
上海的雨季連綿得仿佛沒有盡頭,她仰頭深吸一口氣,清冽的冷風混合著海邊獨有的鹹濕灌入鼻腔,困意消減大半。
不遠處的港口檢查點已經陸續有人進入,零星的彩色雨傘下,看不清來者面目。
港口內的工作人員穿著雨衣在臨近船邊的空地上來回忙碌,黎灣探身望下去,就見鮮艷的紅色橫幅被展開,“預祝考察任務圓滿成功”的白色標語引入眼簾,兩名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的將其掛上停泊的船身。
各家電視臺的記者正扛著設備,在空地上尋找最佳拍攝角度,溝通交談聲在空曠的港口裏回蕩,打破了清晨的靜謐。
黎灣安靜的望著地面上忙碌的工作人員們,良久,仍覺著眼前的場景有些恍惚。
“請各位考察人員整理好著裝,按時到港口集合,送船儀式即將開始。”
廣播裏的聲音準時響起,貫穿著幾層樓的住艙和甲板。
一陣動靜後,走廊的房門接連打開,考察隊員們身著統一款式的紅色沖鋒衣,從各自住艙出來,在舷梯口匯合,自覺有序的下船。
黎灣伸手將沖鋒衣的帽子掀起戴上,抻了抻衣擺,雙手插進衣兜,轉身向舷梯走去。
身後巨大紅色旗幟在細雨中迎風飄揚——“中國第**次南極科學考察隊”
李周延和室友混在人群裏,有說有笑的隨大流一起從舷梯下來。
兩百多號人烏泱泱的匯集在港口,大夥互相打著照面,自覺在人海裏穿梭尋找自己所在隊列。
“來了就趕快按昨天彩排的隊形站好啊。”老教授舉著喇叭,中氣十足的招呼著維持秩序,“第一排往後退點。”
雪龍號臨港而停,紅白配色的外觀在背後墨藍色海面的襯托下,十分顯眼。
船身長 167 米,上面七層,下面兩層的構造,讓它在一眾面向它橫列站隊的科考隊員面前,如勃然巨物,壓迫感逼人。
黎灣跟隨隊友站在隊伍的第三排,這次研究所派出的科考隊伍裏,她是唯一的女生。
湊在一群人高馬大的男人堆裏,毫無意外的排到了隊列最末端。
“雨怎麽越下越大。”
紀淳哈欠連天,耷拉著腦袋晃悠到黎灣身旁,張著大嘴含混不清的念叨,“這天氣太適合睡覺了。”
黎灣側頭瞥了他一眼,無框眼鏡下,他睡眼惺忪,烏青的黑眼圈快掉出鏡框不說,臉還浮腫,一副嚴重缺覺的模樣。
“昨晚幹嘛去了?”她問。
“啥也沒幹。”
紀淳聲音啞得難掩困倦,“尤文俊那小子平時說話斯斯文文的,睡覺呼嚕打得比雷還響,後半夜磨牙,哢哢哢的在我頭頂一頓磨,跟啃人腦袋似的,一晚上被他嚇醒幾次。”
黎灣還以為他又通宵打游戲去了,畢竟他網癮大,今天出發後,在海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有網絡。結果聽到是這出,沒忍住幸災樂禍的輕笑出聲,“你自己選的室友,怪誰?”
“還不是怪李周延不跟我睡一屋,他睡覺倒是老實,天塌了都喊不醒。”
紀淳本科是跟李周延一個宿舍。
那時班上匯集了五湖四海的高考狀元榜眼,紀淳也不例外,只是他屬於天資聰慧那類,平時不怎麽努力,但考試總能拿第一。
軍訓的時候,每天天一亮就得苦哈哈的起床去操練,晚上解散回宿舍,發現同寢室的室友居然都在挑燈夜讀,自學新課程。
這讓他一度懷疑這幾兄弟是不是“高考應激障礙”緩不過來了。
而他混跡在卷王窩裏,孤獨得像條落單的狗,找人組隊打半小時的游戲都要提前三天跟他們預約。
好不容易熬到軍訓結束,本專業的宿舍重新調整,終於給他換來一個同款虛生浪死的混子——李周延。
“都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這小子出去幾年果然變心了。以前外出作業,都是他主動要跟我睡一屋。”
紀淳摘下眼睛,從衣袖裏扯出內搭的 T 恤,來回搓著鏡片上的雨水,順便仰頭望了眼天,“女媧補天的時候是把上海漏了?下多少天了還不消停。”
黎灣擡眼望著灰蒙蒙的天空,半小時前的和風細雨,肉眼可見的逐漸變密。
海上晨風凜冽,把雨水斜刮上港口,她站在隊伍最末端,豆大的雨珠啪嗒啪嗒的砸到她左邊肩頭上,她擡手拍了下,才註意到左側的衣袖和褲子都被雨水淋濕。
“往那邊挪兩步。”
一個高大的身影從身後繞到黎灣左側,她聞聲擡眼,李周延已經站到了自己身旁。
他並沒有看她。
隊形是按整齊的長方形方塊排列,他站到她旁邊,莫名就成了獨立在隊伍以外的特例。
黎灣扭過頭,不知所措的往右邊隊伍望,李周延個子高,昨天彩排的時候站位在這一列的第一個。
此時那個位置空了個缺口出來。
“快點。”他低聲催促。
黎灣下意識回避,不得以,胳膊肘撞了下旁邊的紀淳,示意他往右挪。
一列人被帶動著,集體小碎步,不明所以的左瞧右望,重新移動站位對齊。
“你站這裏來幹什麽?”紀淳瞧著他明顯高出周圍大半個頭的身高,“鶴立雞群找存在感?”
“你才是雞。”黎灣條件反射的回懟。
李周延嘴角幾不可聞的彎了彎,側眸瞟了眼身旁的黎灣。
白凈的小臉被帽子圍攏遮掩得只剩巴掌大,從他的角度看,齊劉海下,鼻子小巧而挺拔,配上那雙標志性的大圓眼,有種說不出的倔強。
“這不是重點。”紀淳無語,“他站這裏太高了。”
李周延聞言,屈膝半蹲,和黎灣歸於同海拔高度。
“...什麽毛病?”紀淳蹙眉。
“這邊風大,吹著涼快。”
國歌伴奏從音響裏慷慨激揚的傳來,洪亮的歌聲響徹港口上空,黎灣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莊嚴而肅穆。
心裏難掩與有榮焉的激越。
這些年跟隨導師出海作業,足跡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各個海域,本該對此駕輕就熟。
可昨晚她還是失眠了,99%是為了那即將踏足的世界盡頭。
領導簡單致辭,盛讚為國家極地科考事業作出貢獻和犧牲的先驅,而後再次祝福此次南極考察任務順利完成。
無奈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儀式不得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快速完成。
等候多時的記者媒體抓緊時間舉著話筒隨機采訪此行的各行業人員,從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到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再到像黎灣一樣第一次參與南極科考任務的萌新科研人員都在他們的采訪範圍內。
送行的家屬布滿了臨船港口的各個角落,拉著自己的親人驕傲的合影留念,又不免擔心的千叮嚀萬囑咐。
黎灣沒有人送船,也不想被采訪,默默躲到一旁的棚沿下避雨,等待通知登船。
旁邊有位送行的教授拉著自己的學生反覆強調要註意安全,黎灣似是而非的聽著,想起昨天出發前,陶教授給她的叮囑:“你在那邊如果遇到什麽事情,找李周延幫忙,別自己出頭。所裏安排他當小隊長,就是幫你們解決問題的。”
找李周延...找...李周延。
她不自主的放眼望去,眼前的港口人群熙攘,穿著相同紅色款沖鋒衣的科考人員遍布各個角落。
可依然毫不費力的一眼就尋到了他。
連綿的細雨如一簾幕布將她隔絕在一方潮濕而無人在意的角落,借著往來密集的人影,黎灣第一次有勇氣把目光投向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身影。
其實從李周延到研究所報道也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除了第一天在陶教授辦公室正面碰上,兩人之後也沒再見過。
聽紀淳說,他跟著一個項目小組出海勘測去了,那是研究所裏今年申報的國家重點項目,如果做出成果,對每一個參與的人而言,都會是個人簡歷上非常精彩的一筆。
所以此次參與作業的都是所裏資深的研究員,黎灣之前也爭取過,但礙於資歷尚淺,沒能入選。
而李周延作為這個項目裏唯一的新人,消息傳出後,一時間,所裏對這號空降人物的傳言四起,有說他爸是北京某機關的一把手,有說他媽給研究所捐了幾百萬的設備。
就連王爽那種高冷的人都對他產生了好奇,主動放下架子,加入大家夥的午飯八卦時間,悄悄打聽李周延的來路。
而唯二知曉內情的紀淳和黎灣,一個裝傻充楞,一個閉口不言。
李周延正專心接受央視記者的采訪,並未覺察到黎灣的目光。
他雙眼註視著提問的記者,不時輕點頭,而後不急不緩的回答著記者的提問。
黎灣看著他清俊的側臉,恍惚間,有種不知今夕何夕的錯覺。
他長了張劍眉星目的臉,氣質卻是少年人才有的溫和幹凈。
習慣在別人講話的時候給予關註和充分的尊重,那種良好家境教育出來的禮貌教養和游刃有餘,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只是,明明已經過去那麽多年,她居然還能想象出他此刻回答提問時的聲音和語氣。
言之有物,條理清晰,不疾不徐。
想到這裏,黎灣極淡的抿了抿嘴角,低頭收回了視線。
他好像成熟了不少…
有人路過踢來一顆小石子,滾撞到黎灣腳邊,將她從某些回憶裏拽回現實。
她盯著那顆石子,試探著輕輕踩上去,用腳尖磨了磨。
石子隔著鞋底,反覆摩擦膈著她的腳心,膈得她沒由來的一陣心抓癢。
也對,都過了這麽多年,誰還能一直不成熟?
但...這好像也跟她沒關系。
她默了半刻,輕輕一腳踢開了那顆石子,悵然的擡頭仰望天空。
厚重的烏雲低垂壓近海面,陰沈而窒悶,天地間沒了往日的遼闊高遠。
雨好像不會停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10 月底的清晨,黎灣起了個大早,走出船艙,才發現室外還在飄著小雨。
上海的雨季連綿得仿佛沒有盡頭,她仰頭深吸一口氣,清冽的冷風混合著海邊獨有的鹹濕灌入鼻腔,困意消減大半。
不遠處的港口檢查點已經陸續有人進入,零星的彩色雨傘下,看不清來者面目。
港口內的工作人員穿著雨衣在臨近船邊的空地上來回忙碌,黎灣探身望下去,就見鮮艷的紅色橫幅被展開,“預祝考察任務圓滿成功”的白色標語引入眼簾,兩名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的將其掛上停泊的船身。
各家電視臺的記者正扛著設備,在空地上尋找最佳拍攝角度,溝通交談聲在空曠的港口裏回蕩,打破了清晨的靜謐。
黎灣安靜的望著地面上忙碌的工作人員們,良久,仍覺著眼前的場景有些恍惚。
“請各位考察人員整理好著裝,按時到港口集合,送船儀式即將開始。”
廣播裏的聲音準時響起,貫穿著幾層樓的住艙和甲板。
一陣動靜後,走廊的房門接連打開,考察隊員們身著統一款式的紅色沖鋒衣,從各自住艙出來,在舷梯口匯合,自覺有序的下船。
黎灣伸手將沖鋒衣的帽子掀起戴上,抻了抻衣擺,雙手插進衣兜,轉身向舷梯走去。
身後巨大紅色旗幟在細雨中迎風飄揚——“中國第**次南極科學考察隊”
李周延和室友混在人群裏,有說有笑的隨大流一起從舷梯下來。
兩百多號人烏泱泱的匯集在港口,大夥互相打著照面,自覺在人海裏穿梭尋找自己所在隊列。
“來了就趕快按昨天彩排的隊形站好啊。”老教授舉著喇叭,中氣十足的招呼著維持秩序,“第一排往後退點。”
雪龍號臨港而停,紅白配色的外觀在背後墨藍色海面的襯托下,十分顯眼。
船身長 167 米,上面七層,下面兩層的構造,讓它在一眾面向它橫列站隊的科考隊員面前,如勃然巨物,壓迫感逼人。
黎灣跟隨隊友站在隊伍的第三排,這次研究所派出的科考隊伍裏,她是唯一的女生。
湊在一群人高馬大的男人堆裏,毫無意外的排到了隊列最末端。
“雨怎麽越下越大。”
紀淳哈欠連天,耷拉著腦袋晃悠到黎灣身旁,張著大嘴含混不清的念叨,“這天氣太適合睡覺了。”
黎灣側頭瞥了他一眼,無框眼鏡下,他睡眼惺忪,烏青的黑眼圈快掉出鏡框不說,臉還浮腫,一副嚴重缺覺的模樣。
“昨晚幹嘛去了?”她問。
“啥也沒幹。”
紀淳聲音啞得難掩困倦,“尤文俊那小子平時說話斯斯文文的,睡覺呼嚕打得比雷還響,後半夜磨牙,哢哢哢的在我頭頂一頓磨,跟啃人腦袋似的,一晚上被他嚇醒幾次。”
黎灣還以為他又通宵打游戲去了,畢竟他網癮大,今天出發後,在海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有網絡。結果聽到是這出,沒忍住幸災樂禍的輕笑出聲,“你自己選的室友,怪誰?”
“還不是怪李周延不跟我睡一屋,他睡覺倒是老實,天塌了都喊不醒。”
紀淳本科是跟李周延一個宿舍。
那時班上匯集了五湖四海的高考狀元榜眼,紀淳也不例外,只是他屬於天資聰慧那類,平時不怎麽努力,但考試總能拿第一。
軍訓的時候,每天天一亮就得苦哈哈的起床去操練,晚上解散回宿舍,發現同寢室的室友居然都在挑燈夜讀,自學新課程。
這讓他一度懷疑這幾兄弟是不是“高考應激障礙”緩不過來了。
而他混跡在卷王窩裏,孤獨得像條落單的狗,找人組隊打半小時的游戲都要提前三天跟他們預約。
好不容易熬到軍訓結束,本專業的宿舍重新調整,終於給他換來一個同款虛生浪死的混子——李周延。
“都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這小子出去幾年果然變心了。以前外出作業,都是他主動要跟我睡一屋。”
紀淳摘下眼睛,從衣袖裏扯出內搭的 T 恤,來回搓著鏡片上的雨水,順便仰頭望了眼天,“女媧補天的時候是把上海漏了?下多少天了還不消停。”
黎灣擡眼望著灰蒙蒙的天空,半小時前的和風細雨,肉眼可見的逐漸變密。
海上晨風凜冽,把雨水斜刮上港口,她站在隊伍最末端,豆大的雨珠啪嗒啪嗒的砸到她左邊肩頭上,她擡手拍了下,才註意到左側的衣袖和褲子都被雨水淋濕。
“往那邊挪兩步。”
一個高大的身影從身後繞到黎灣左側,她聞聲擡眼,李周延已經站到了自己身旁。
他並沒有看她。
隊形是按整齊的長方形方塊排列,他站到她旁邊,莫名就成了獨立在隊伍以外的特例。
黎灣扭過頭,不知所措的往右邊隊伍望,李周延個子高,昨天彩排的時候站位在這一列的第一個。
此時那個位置空了個缺口出來。
“快點。”他低聲催促。
黎灣下意識回避,不得以,胳膊肘撞了下旁邊的紀淳,示意他往右挪。
一列人被帶動著,集體小碎步,不明所以的左瞧右望,重新移動站位對齊。
“你站這裏來幹什麽?”紀淳瞧著他明顯高出周圍大半個頭的身高,“鶴立雞群找存在感?”
“你才是雞。”黎灣條件反射的回懟。
李周延嘴角幾不可聞的彎了彎,側眸瞟了眼身旁的黎灣。
白凈的小臉被帽子圍攏遮掩得只剩巴掌大,從他的角度看,齊劉海下,鼻子小巧而挺拔,配上那雙標志性的大圓眼,有種說不出的倔強。
“這不是重點。”紀淳無語,“他站這裏太高了。”
李周延聞言,屈膝半蹲,和黎灣歸於同海拔高度。
“...什麽毛病?”紀淳蹙眉。
“這邊風大,吹著涼快。”
國歌伴奏從音響裏慷慨激揚的傳來,洪亮的歌聲響徹港口上空,黎灣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莊嚴而肅穆。
心裏難掩與有榮焉的激越。
這些年跟隨導師出海作業,足跡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各個海域,本該對此駕輕就熟。
可昨晚她還是失眠了,99%是為了那即將踏足的世界盡頭。
領導簡單致辭,盛讚為國家極地科考事業作出貢獻和犧牲的先驅,而後再次祝福此次南極考察任務順利完成。
無奈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儀式不得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快速完成。
等候多時的記者媒體抓緊時間舉著話筒隨機采訪此行的各行業人員,從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到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再到像黎灣一樣第一次參與南極科考任務的萌新科研人員都在他們的采訪範圍內。
送行的家屬布滿了臨船港口的各個角落,拉著自己的親人驕傲的合影留念,又不免擔心的千叮嚀萬囑咐。
黎灣沒有人送船,也不想被采訪,默默躲到一旁的棚沿下避雨,等待通知登船。
旁邊有位送行的教授拉著自己的學生反覆強調要註意安全,黎灣似是而非的聽著,想起昨天出發前,陶教授給她的叮囑:“你在那邊如果遇到什麽事情,找李周延幫忙,別自己出頭。所裏安排他當小隊長,就是幫你們解決問題的。”
找李周延...找...李周延。
她不自主的放眼望去,眼前的港口人群熙攘,穿著相同紅色款沖鋒衣的科考人員遍布各個角落。
可依然毫不費力的一眼就尋到了他。
連綿的細雨如一簾幕布將她隔絕在一方潮濕而無人在意的角落,借著往來密集的人影,黎灣第一次有勇氣把目光投向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身影。
其實從李周延到研究所報道也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除了第一天在陶教授辦公室正面碰上,兩人之後也沒再見過。
聽紀淳說,他跟著一個項目小組出海勘測去了,那是研究所裏今年申報的國家重點項目,如果做出成果,對每一個參與的人而言,都會是個人簡歷上非常精彩的一筆。
所以此次參與作業的都是所裏資深的研究員,黎灣之前也爭取過,但礙於資歷尚淺,沒能入選。
而李周延作為這個項目裏唯一的新人,消息傳出後,一時間,所裏對這號空降人物的傳言四起,有說他爸是北京某機關的一把手,有說他媽給研究所捐了幾百萬的設備。
就連王爽那種高冷的人都對他產生了好奇,主動放下架子,加入大家夥的午飯八卦時間,悄悄打聽李周延的來路。
而唯二知曉內情的紀淳和黎灣,一個裝傻充楞,一個閉口不言。
李周延正專心接受央視記者的采訪,並未覺察到黎灣的目光。
他雙眼註視著提問的記者,不時輕點頭,而後不急不緩的回答著記者的提問。
黎灣看著他清俊的側臉,恍惚間,有種不知今夕何夕的錯覺。
他長了張劍眉星目的臉,氣質卻是少年人才有的溫和幹凈。
習慣在別人講話的時候給予關註和充分的尊重,那種良好家境教育出來的禮貌教養和游刃有餘,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
只是,明明已經過去那麽多年,她居然還能想象出他此刻回答提問時的聲音和語氣。
言之有物,條理清晰,不疾不徐。
想到這裏,黎灣極淡的抿了抿嘴角,低頭收回了視線。
他好像成熟了不少…
有人路過踢來一顆小石子,滾撞到黎灣腳邊,將她從某些回憶裏拽回現實。
她盯著那顆石子,試探著輕輕踩上去,用腳尖磨了磨。
石子隔著鞋底,反覆摩擦膈著她的腳心,膈得她沒由來的一陣心抓癢。
也對,都過了這麽多年,誰還能一直不成熟?
但...這好像也跟她沒關系。
她默了半刻,輕輕一腳踢開了那顆石子,悵然的擡頭仰望天空。
厚重的烏雲低垂壓近海面,陰沈而窒悶,天地間沒了往日的遼闊高遠。
雨好像不會停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